发布时间:2024-10-02 16:59:22 浏览:
4月22日,《中国旅游报》推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特刊”。
报道聚焦旅游胜地济宁,以《文化济宁:以“五大支撑”提质赋能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为题进行整版宣传报道,全文如下:
山东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孔”和微山湖两处5A级景区,“三孔”和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钟灵毓秀,“孟母三迁”故事千古传颂,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世界艺术瑰宝,还有被誉为“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南旺分水枢纽、水浒故事发生地水泊梁山。“圣地、文化、水乡”交相辉映,济宁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近年来,济宁市在省、市坚强领导下,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等。
济宁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文化旅游创新突破年”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鼓励招商引资、壮大市场主体、支持载体建设、鼓励多业态融合的资金、土地、人才政策。设立1亿元的文化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促进文化旅游投资消费、扶持文化旅游企业与项目、支持艺术创作演出、培育多元融合新兴业态、强化文旅品牌宣传推介等。加大对旅游企业的奖励,近3年分别奖励183万元、368万元、479万元。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济宁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分工深入推进。建立了旅游智库,邀请了包含国内高校学者、知名旅游机构负责人、市内旅游专家等在内的30位专家,为全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济宁市将景区焕新作为旅游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老景区增添新景致。坚持“一景一案”,明确景区经营主体职责,着力提升旅游景区特色化、品质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水平,以“形象重塑、业态重构、转型重生”做优做强一批高标准、高品质、友好型精品景区,实现从“看风景”向“微度假、慢休闲、烟火气、夜经济”转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业态创新、数字科技赋能、服务品质提升、经营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固本、周边环境优化七大行动;围绕“高标准运维、智慧化景区”,推动“三孔”、微山湖、孟庙孟府、水泊梁山等4个经典景区“破圈突围”,推出万仞宫墙光影秀、水浒裸眼3D光影秀等旅游新场景;坚持“文化润景、非遗活景、演艺丰景、科技兴景”,推进南阳古镇、宝相寺、武氏祠、运河记忆等12个传统景区“做优做强”。“运河记忆”等5个产品入选2023年全省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7部旅游演艺精品,其中《金声玉振》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突出品牌打造和场景提升,推进羊山古镇等85个潜力景区“深度开发”,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等的要求,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以全时段、高密度、强有力的文化体验吸引游客。坚持景区提档升级“当先锋、打头阵、做主力”,构筑全市景区迭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产业稳进提能工程,大力育优培强市场主体,把产业基础全面夯实,让文旅市场活力充分奔流。
抓好项目建设,探索构建“招引、落地、提升、保障”四位一体全周期项目推进机制,高标准建成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孟苑等一批文旅新地标,积极推进鲁源小镇、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梁山忠义文旅休闲研学综合体等一批牵动性文旅项目。组织全市文旅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激发各县市区抓好文旅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抓好招商引资,策划重点招商项目17个、总投资196亿元,建立全市在建项目库、文旅企业库、全国重点头部企业库,梳理重点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393亿元,纳入文旅企业362家、全国重点头部文旅企业4家。引进灵山集团、华强方特、华侨城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签约东郎(济宁)电影创意产业园项目等一批文旅项目。分类建立全市重点国有、民营文旅企业库,支持文旅企业做大做强,争创新一批省“百企领航”企业。优化政银企合作平台,2023年新增文旅项目贷款12.92亿元,累计发放44.8亿元。
抓好消费带动,认真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统筹市级资金6000万元,配套县级财政资金1亿余元用于奖励补贴。2023年以来,组织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3000余场,共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3893.6万元,带动文旅消费4亿元,推动了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景区+”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入选2023全国旅游促消费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大力实施“引客入济”计划,策划“周游济宁”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推介会,举办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深化与中央电视台、抖音等头部媒体战略合作,联合“今日头条”开展“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大型纪录片《武梁祠》于山东两会期间在北京卫视播出,推出“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系列短视频,引发热烈反响。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在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济宁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创新开发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研学旅游势力强劲。济宁以打造国内第一研学旅游品牌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快推进研学旅游基地建设、线路设计和产品研发,努力打造全国研学旅游发展高地。高标准打造了四大研学旅游片区,发展研学旅游景区30家,创建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2处、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7处。培育壮大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等10家研学旅游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研学旅行社180家。高标准举办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创新发展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落户。《围绕强链聚产业 培育特色促发展 全力打造研学旅游“济宁样板”》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游读圣地——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学高地的探索实践”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坚持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制定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强化政策资金支持。27个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精品文旅名镇,86个省级景区化村庄绘就了美丽乡村壮美蓝图。培育了“泗水桃花节”“邹东深呼吸”“鱼台龙虾节”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打好文旅融合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经验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泗水县《“乡村合伙人”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创新玩法顺应潮流。联合携程、华为等头部企业举办“周游济宁”旅游线路(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出游领航员计划、寻龙过大年等产品,更新迭代济宁旅游新玩法、引领“Z世代”网友来济“冲浪”。深化“连点成线”,串联各类文化遗产、自然景区,创新推出既适应背包自驾,又利于旅行社推广的孔孟文化修身之旅、国学经典研学之旅、拜圣习武体验之旅等九大精品线路。同时推出东方济宁“儒韵国风游”等“周游济宁、龙行大运”四大新春游线路、“周游济宁、乡约好村光”四大乡村好时节线路、“研读东方圣地”等“周游济宁、花Young研学”18条研学游线路等针对特定时段人群的主题线路,丰富漫游体系。培育了“运河记忆”、“尼山圣境3.0”、明故城夜游、微山湖夜航、环西北里等夜游品牌,拓展夜间消费场景。济宁市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尼山圣境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牛楼小镇、夜画八里鑫琦夜巷街区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旅游住宿扩融增质。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新创建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饭店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累计培育圣德国际等星级饭店17家,打造大洪云起等星级民宿21家,建成太白湖露营地一期等网红露营打卡地6家,创建等闲谷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3家。
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交通网络。高标准编制《济宁市文化旅游路网布局规划(2023-2030年)》等,持续打造高质量、多层级的综合立体旅游交通网络。高效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泗河观光大道、环湖大道东线相继建成通车,有效连接多处旅游景点。梁山、兖州、邹城等4条道路被评为黄河风景道、山东省旅游风景道。系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布局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风景道、交通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设施,提升交通指引、游览休憩、充电加油、驿站服务、餐饮消费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构建智慧文旅体系,建成全市重点景区客流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不断完善“一码游济宁”服务功能,满足游客多元化游览体验需求。
市场监管标本兼治。坚持以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目标,践行“大服务”理念,全要素做好文旅综合服务保障工作。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抓好景区管理、导游素质、服务技能等专题培训,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公布舒心游济宁旅游服务电话,高效提供旅游投诉咨询服务,第一时间为游客解困纾难。健全旅游协会行业自律机制,严格规范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健全旅游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旅游景区特种设备、高风险旅游项目、旅游节庆活动等安全监管,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全市旅游市场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