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7 14:07:40 浏览:
2022年以来,湖北省文旅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骄人成绩,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和案例获得殊荣;日前,世界旅游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联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春日回暖,随着“赏花游”成为民众踏春首选,中国内地旅游市场近期也如“春花绽放”加快复苏。
3月3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武昌区南湖街道宝安社区举行全省3.5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暨“志愿湖北”信息平台上线仪式活动。活动陈列了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品牌”项目展板,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艺点亮生活”—文化志愿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全省志愿服务重点品牌进行了展览。活动还发布了2022年度湖北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文旅志愿者朱文博榜上有名。
2022年以来,湖北省文旅志愿服务工作在厅党组的领导下,取得了骄人成绩,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和案例获得殊荣。宜昌市秭归县“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和省图书馆“光明阅读”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文明实践,传承中华文化——打造第二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文明实践,传承中华文化——打造第二课”和省图书馆“光明阅读”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在第六届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分别荣获金奖、银奖;湖北省博物馆“以梦为旭向阳而生”志愿服务获2022年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恩施州来凤县以“张富清先锋队”志愿服务提升来凤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省群众艺术馆“海声群诵·艺术普及·阅领经典”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连获荣誉,印证着湖北省一步步打造文旅志愿服务高地的坚实脚步。湖北省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旅游志愿服务在推进文明旅游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旅业综合服务质量,让文明旅游为美景增色添彩。
日前,世界旅游联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收录了50个旅游助力减贫的经典案例。其中,非遗+旅游成为多地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坚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赋能乡村旅游,多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减贫振兴之路。
近年来,非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尤其是在乡村,非遗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吸引物。非遗+节庆、非遗+演绎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入选《案例》的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山重村历史厚重,该村以百年古民居、薛氏家庙、千年古樟民俗广场等独具乡村野趣的原生态历史文化遗存作为核心景区,大力发展非遗民俗旅游。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千年“猪王争霸赛”,配套木偶戏、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平日里举办的摄影比赛、果蔬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山重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注册了古山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强乡村旅游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极具体验性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村也入选此次《案例》。老达保村拉祜族文化保留、传承完整,该村充分发挥拉祜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和擅长吉他弹唱的优势,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在村寨内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均是当地村民,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此外,澜沧县整合各类资金累计1000余万元,完善了村寨游览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通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升改造特色民居,新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打造拉祜族文化传承馆及拉祜族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
入选《案例》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发掘本地苗族文化,请专业机构将“佩带火枪(获公安特批)”“树葬文化”“镰刀剃头(男孩成人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歌舞,向游客展现岜沙寨独特的文化。通过拢聚非遗传承要素、建设精品民宿,梳理重构村寨景区业态群落、优化提升景区主游线,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打造为地区旅游风景眼。
从《案例》中的经验来看,各地在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山重村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近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山重村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和修复,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山重村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文保单位,开办了非遗传习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把山重村列入第一批闽台乡村旅游合作试验基地。山重村委托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和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规划,规划重点突出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和旅游发展的衔接,合理规划乡土文化活动区、古民居游赏区、农具展览区、果园体验区、农耕体验区等功能区,做到“统筹衔接、特色鲜明、注重操作”。
澜沧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云南民族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拉祜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承载地。老达保村通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带领村民组织老达保快乐拉祜原生态实景演出,创作芦笙歌舞系列83套、摆舞系列99套、民间歌曲100余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目前,老达保村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9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人;有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民间文艺表演队(雅厄民间艺术团),2个民族原生态组合。演艺公司组织的演出,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大家都能分享到开展旅游活动带来的实际利益,既提高了村民参与演出、创作的积极性,也为自觉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探索了新的可能。
岜沙村为保护好“最古老苗族分支”的民族习俗,以“公司+党支部 +合作社+贫困户”形式,由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牵头成立表演合作社,在岜沙村遴选200人进行表演培训,通过歌舞演绎高效推广宣传岜沙苗族文化,打造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2020年,老达保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43万元,全村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助推脱贫典范。老达保村现有4家民宿客栈、近10家农家乐,游客欣赏拉祜族歌舞后,还能品尝拉祜烤肉、拉祜包烧鱼,感受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民宿,体验原汁原味的拉祜族生活。2019年老达保景区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
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积极主导岜沙村景区化建设,2016年至今,该公司拿出门票总收入80%用于旅游开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实现了“村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家家享受旅游红利”,每户年均旅游收入3000元以上;并按照约定的分配模式,从总营收中拨付1606万元给岜沙村集体,实现了“全民参与旅游开发、全民受益旅游从业”的目的。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岜沙村非常注重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或村集体合作,把现有非遗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精做特做优做细,高效利用好现有资源。产品根据淡旺季不同,实行不同的运营战略:旺季做好农家特色餐饮、乡间住宿及乡村休闲、游玩产品;淡季考虑农村产品供给与城市消费对接,充分利用消费者对天然食材的偏好、手工艺品的特殊情怀,整合农村生态环保的农产品,培育手艺人制作有纪念性有使用价值的工艺品、生活用品,由公司布局进行品牌包装后,实现商品的溢价销售。
农文旅融合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发展新路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多地积极探索非遗融入乡村旅游的有效举措,以非遗发展带动乡村农文旅高质量发展,让非遗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拓宽村民就业渠道的着力点。
春日回暖,随着“赏花游”成为民众踏春首选,中国内地旅游市场近期也如“春花绽放”加快复苏。
江西吉安高山油菜花海竞相绽放、福建三明千亩樱花园成粉色花海、广西北海繁花盛开带火乡村旅游……除陕西外,四川公布六大“赏花游”精品线路,云南赏花专列已开行数日,湖南长沙望月公园设樱花摄影展、汉服巡游等活动……“赏花地图”遍布各地。“赏花攻略”、“春季好去处”等关键词在多个旅游平台的热搜排行中居高不下,自然景区类景点的搜索量随之飙升。
携程数据显示,2月至3月赏花类度假产品预订量同比暴增880%,资源丰富的云南、江苏、西藏等地成为热门目的地。截至2月20日,在该平台上预订2月至3月国内自由行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446%,跟团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8%。
与此同时,今年初,各地文旅局局长们火爆“出圈”推介当地旅游,多地积极施策吸引客流,为旅游市场升温持续“添柴加火”。
拥有“最美油菜花海”的陕西汉中市,推出了12条精品观花旅游线个精品观花点,持续打造最美油菜花海IP。当地官方表示,对前来观光的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只纠违不处罚,并倡议市民优先礼让外地游客,打造优质旅游服务。
此前,江西省“春光灿烂嘉游赣”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上海、2023四川“天府旅游名县”推介会在杭州举办、宁夏向陕西发放200万元人民币文旅消费券“引客入宁”。另有广州、嘉峪关等地陆续以外出推介、发放文旅消费券等形式进行文旅宣传、吸引游客。
旅游市场趋暖也对多行业产生积极作用。热门旅游城市的民宿供不应求,多地民宿新年迎来“开门红”。一嗨出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租车自驾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其订单总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近40%。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旅游产品设计师、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缺口较大,急需“新鲜血液”注入。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表示,展望今年的各项工作,目前文旅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复苏的重要窗口期,文旅产业作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面临着诸多新机遇。
阳春三月,春日赏花拉开序幕,赏花客流火爆,“赏花经济”像春花一样兴盛起来,推动了旅游业回暖。同时,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各地赏花经济产业发展思路的创新,相信赏花经济也将迎来“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