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N+N中外合办项目毕业后的他们“双赢”了吗?

发布时间:2024-08-07 07:55:43    浏览:

  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不出国就能留学?以较低的分数入读国内名校,毕业同时拿中外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看上去一本万利,实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篇文章,外滩君联系了三位读过中外合办项目的同学,他们的真实视角和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Leo的家在一座三线城市,学习成绩不算顶尖,中考没发挥好,去了当地一所很普通的高中。那个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整个“心灰意冷,开始摆烂”。Leo的父母见他这破罐破摔的架势,也开始着急。

  “那会他们有一个朋友,孩子读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留学完回国。偶然聊起后,我父亲心动了,就让我赶紧补英语,准备出国,想着改变一下环境。”

  既能在外交部唯一直属的高校读预科,又能到QS排名前100的学校深造,拿到国外名校的学士学位。这似乎是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Leo决定全力一搏。

  密集补课了一段时间,Leo很快就申请去到北京的外交学院。入读的本科项目,是外交学院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合作的,计划外1+3项目,简称IPP。

  所谓1+3,即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完成剩下三年的学业。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还有2+2、3+1、4+0等多种学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上纽大、西交利物浦等,都是经由国家教育审批,由海外或中国港澳台高校与内地高校合办,本科阶段基本都是计划内招生——这类大学国内当前有11所,俗称S11。

  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常设立在传统大学里的二级学院,隶属某个国内大学院校或机构,由中外双方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这些项目可能是学期制的,也可能是年度制。

  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机构),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构),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清华大学与美国天普大学的法学硕士教育项目。

  近些年来,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中外合办项目似乎是个性价比很高的PlanB。像Leo这样因为中考/高考没有发挥好,而把目光转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家庭不在少数。

  但也有个问题,市面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五花八门,各式N+N模式,鱼龙混杂。

  还有些读完了,后知后觉发现被学校注册了前置学历,第一学历莫名其妙变成大专?

  外滩君特意联系了三位学生,他们都亲身体会过本科N+N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他们中,有的正在本科就读,有的就快研究生毕业,有的已经进入工作。从他们的视角,或许能加深我们对中外合办项目的理解。

  同龄人还在读高三的时候,Leo已经申请了IPP这个中外合办项目,孤身去到北京,进入外交学院读书。新的环境,新的目标让他斗志蓬勃。

  在所有1+3模式的项目里,第一年,都是帮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这一年“预科”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国内高校自主研发的预科课程,直接和国外大学合作,学生打分的权限在国内高校手里;

  第二种是国内高校引入国外大学的预科,国内高校作为一个教学点,这种情况,学生打分权在国外院校手里。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某门课没过,很可能没有补考或重修的机会,升学率会有限制。

  “其实类似于雅思学习班,授课老师就是外交学院里的老师,除了语言,还有一些(后续可以带过去加拿大的)有学分的课,比如外交礼仪相关的知识,主要讲跟外国人交流要注意的方面,甚至还有乒乓球课。”

  Leo提供的,当年读预科可以带学分过去的三门课,分别为“当代中国外交”、“传播学”和“中国文化”。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高二读完,就进到这个项目,如果语言能达标,读完那年预科去加拿大就直接入学,不达标的话,就得去加拿大读几个语言课程再入学。”

  Leo一开始考虑去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但综合衡量过后,发现阿尔伯塔大学和外交学院的项目合作比较深,“国内读的第一年,可以带12个学分过去,相当于国外的4门课了。”

  而且,阿尔伯塔大学可以让学生以比较低的雅思分数入学,但是入学后需要过语言课。

  当时Leo的雅思还没达标,但他希望能更快前往国外学习,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阿尔伯塔大学。

  可是,到加拿大的第一年,他很快就尝到了高中“混日子”的苦果——几乎所有科目都跟不上。

  “大一的数学课,其实和国内高中数学是挂钩的,其他同学都很轻松混个A,再不济拿个B,我呢,是直接就挂科了。”在英语环境下学一学期,就要补上别人在中文环境里读了三年的数学课,Leo压力巨大,但这还只是一座大山。

  另一座大山,是语言。“当初的英语很不好,我虽然可以先去加拿大,但需要在那边通过两个语言课程才能上学。如果一切顺利,其实只需要四个月时间,但我花了半年。” 因为基础太差,Leo的第一门语言课程挂了两次,好不容易第三次过了,第二门语言课程又挂了三次。

  依据阿尔伯塔大学的规定,语言课挂三次,就不能接着读了。忙活半天,一来就遭遇这朴实无华的“三连挂”。船到桥头,并没有自然直。Leo只能无奈地跑出来自学雅思,他需要在九月份开学前考到6.5分,才可能重新入学。

  “那时候虽然有目标,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那个假期,原本一起来的朋友,基本都回国了。而我因为语言课挂掉,担心回国会影响学签,就一个人孤零零留在那。学雅思学不下去,打游戏越打越焦虑,完全感受不到快乐。焦虑、绝望和孤独,那应该算是我留学时期最难受的两个月。好在后来还是考到6.5,顺利入学了。”

  不过,相比直接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外合办项目本身的特质,潜移默化帮Leo消解了部分压力。一方面,国内那一年带过去的12个学分,减轻了国外部分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同个项目的同学,经过一年熟悉,到了国外也相互有个照应。

  “到了国外,有一群认识了一年的小伙伴陪着,确实是好很多。有不清楚的事情,大家会一起商量,开心的,不开心的,也有朋友可以倾诉。”

  Leo想了想:“本性外向的学生,其实有没有这个圈子,都会去认识外国朋友,融入当地社群。但是对内向的人来说,则是非常需要这么一帮小伙伴,特别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

  左图为Leo在阿尔伯塔大学上课课堂,右图为社团招新时,Leo的朋友打扮成甘道夫。

  “至于说进入英文环境。因为大部分课程都是跟当地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小组作业,一起presentation,还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可以参加,所以有很多机会去交流。”

  阿尔伯塔大学盛行躲避球比赛。Leo当年居住的宿舍Lister Centre里有三栋楼,学生们会按照自己楼栋的名号分组结队,Leo住的是Henday。时常参与宿舍间的躲避球比赛,也让他很快融入加拿大的学生社群。

  Leo大概算了一下。他就读的阿尔伯塔大学,地处埃德蒙顿,生活费和学费都不算很高。每门课的费用约3000加币,最便宜的一门经济课只要2600加币,一学期学费大概是1.3万加币(约7万人民币)。Leo的房租在7500加币上下,每月生活费800加币。

  “那个地方不是很繁华,没有太多娱乐设施,一年下来,学费和生活费基本控制在5万加币(26.5万人民币)。”

  加拿大不同地区的差别比较大,“如果在温哥华读UBC的线万人民币)去了,毕竟现在那边房租也涨价,学费也贵,更别说英国和澳洲,学校收费都会贵很多。”

  虽然一去加拿大就遭遇“三连挂”的下马威,但这反而让Leo深刻意识到,留学可不是来玩的,要稳妥毕业就得“吃苦”。可是他这苦吃得有点猛。

  有一次为了赶due提神,Leo大早上灌了好几杯美式入肚,没想到,直接中毒,晕倒在房间,还是同住的越南室友发现他,紧急叫了救护车。至今提起这件事,Leo还心有余悸。

  “在留学生群体里,天天去上课,周周要赶due,拼命苦读,考试前图书馆通宵刷题的牛马,才是真正的大多数。天天玩还能毕业,不存在的。”

  每个礼拜,教授会有3个小时的office hours,允许学生去办公室找他问问题。这时候总是会有很多人排着队去提问,教授如果忙不过来,也会找个tutor帮着一起解决问题。

  “大一大二基本都是大课,一个课一百多人那种,就算office hour每次都去,也很难让教授对你有印象。但到了大三大四,就都是小班课程了,而且经常会有很厉害教授,我身边朋友大部分要读研读博需要推荐信的,都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跟教授混熟拿到的。”

  有了在阿尔伯塔大学本科阶段的苦读,Leo对经济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如今他继续在悉尼大学攻读金融经济学的硕士学位,预计今年下半年毕业。这边还没毕业开始找工作,以前在当地实习过的公司,已经向他抛出橄榄枝。

  与Leo不同,正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读大二的Yuri(小红书ID:奥陶纪y_),走的是计划内路线。

  她在读的项目,是中国农业大学与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合作项目,属于4+0模式,也就是大学四年都在国内完成学习。

  虽然不需要出国,但他们上的课程是从外方院校引进的,接触的是外方的教材和教授。“除了思政课实行中文授课外,其余都是全英文授课。”

  Leo就读的“计划外”项目,和 Yuri就读的“计划内”项目,是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里两种不同的招生方式。

  计划内招生,就是通过统一高考招生录取,但分数线通常更低,学费较高。毕业后,可以拿到中方和外方两个学校的学士学位证书。

  参与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办机构和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教育部严格的审批(可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到),具有颁发本科学历的资质,部分甚至有颁发硕士博士学历的资质。

  计划外招生,则是采用独立的自主招生方式,虽然有些项目也会参考高考分数,但在选拔过程中,评价标准更多元,会有诸如英语测试、面试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计划外项目毕业后,只能获得外方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就是在中方院校里“借读”。

  截至目前,获得政府审批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1257个,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95个。其中,光2023年新增的中外合办项目和机构就有151个。(注:数据来自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 crs.jsj.edu.cn,访问日期:2024.07.16)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Yuri的高考成绩出炉,“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只能进一些中流的211高校。”这并不是Yuri想要的,于是,在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推荐下,她申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和与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合作项目。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很吸引,它让我有机会同时获得两个学位,而且一个来自中国985高校,一个则来自美国本科教育体系。我和我父母都认为,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

  Yuri目前在读的项目,收费标准在10-11万。北京物价不低,但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丰俭由人,可以自己把控,结合下来,一年的基本花费在15万左右 。

  Yuri是个乐于交流、性格阳光的姑娘。虽然进入项目只有两年时间,但她感觉自己在心态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成长。这其中既包括口语能力、学习能力,也包括抗压能力、自信心提升,还有对自己情绪内耗的控制。

  “在过去的两年学习生活里,敢于表达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我所在的许多课程的评分体系中都包含了participation(参与分),考核的是学生课堂互动的频次。在这种考核体系下,中外合办项目会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声音被所有人听到。即使你不想说话,外教也会时不时cue你一下,让你没有摆烂的机会。”

  在Yuri身边,通过中外合办项目进一步出国留学的同学很多。虽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经过这两年的观察,Yuri总结出一些相似的特质:

  “在我看来这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不然未来的学习生活,一定会有点痛苦。”

  不过,选报计划内4+0也有个问题,入读后是没有机会直接转专业的,倒是有其他专业的课程可供选修。

  据Yuri介绍:“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经济学、传播学、数学、哲学、政治学、地理学、国际关系和写作等多个领域。在满足一定的课程条件后,学生还可以申请该专业的辅修学位。”

  Yuri原本想申请的,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但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传播学专业。可是她对国际经济贸易依然很感兴趣,今年秋天将选修一些经济学和商业分析课程。

  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中外合办项目的学生,和其他学院学生的住宿,是安排在一起的。

  “有些同学可能担心会受到歧视,这种担忧是完全不必要的。相反,在学校的许多学生社团中,都能看到国际学院学生的积极参与,像我身边很多学长学姐,还担任着学校社团的社长等重要职位。大家相处起来很融洽,没有任何不同。”

  “中外合办学生,与其他学院学生之间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割裂。”Yuri描述道。

  在关于4+0模式的讨论里,不少人担心,四年都没有出国,虽然有国外的学士学位,是不是国内用人单位也不会认。关于这点,Yuri认为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其他因素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有限。

  “4+0的优势还是存在的。一方面,能在享受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仍留在国内,不仅费用低、安全系数高,还提前为研究生留学积累了经验,非常划算。一方面,可以获得中农的985学士学位,如果未来回国发展,这是一个保障。”

  不过Yuri也很理解相关的担忧:“虽说4+0,但学生也可以在大三时,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要去美方学校交换1-2年。”

  在4+0项目上,计划内4+0是相对稳妥的,适合本身基础不错,但高考没发挥好的同学。毕业可以拿到中外双方的学位证书。同样是报考211/985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分数线,要比普通专业低一些。

  以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为例,该校普通类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而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年在四川的普通类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但收费会高于计划内的学生,而且毕业也只能拿到海外大学的学位证书。

  当然,如果基于其他考虑,要选择计划外的4+0,那就需要留心多加甄别。除了在中外合作办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是否有备案,还需要看清自主招生学校的要求。

  如果说4+0模式的限制,在于入学后转专业相对困难,那么2+2模式的项目,则提供了相对宽泛的专业选择空间。

  如今已经在加拿大银行体系工作的萱萱,十年前就是通过山东大学的计划外2+2“中加项目”,衔接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读本科的。这个项目至今已经办学23年了。

  2+2分段培养模式,即为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本科前两年的学习,后两年则去国外合作院校修读,所学专业不变。2+2课程可选的专业相对固定,一般是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专业。

  对学生而言,相比没有任何过渡的直接出国学习,2+2模式的难度要低很多 。

  “国内的两年学习,教授是用中文来讲授加拿大大学专业课教材,让我们对英文教材,以及一些专业课内容的知识概念,有大概的了解和接触。”

  萱萱回忆起当时的课堂:“熟悉完英文的考试和教材,我们出国后,只需要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以及国外教授的英文口音。哪怕刚开始不太听得懂,也可以比较自如地看英文课本,自学预习和复习。”

  2+2模式里,能够带过去国外学校的学分,会比1+3模式多,而且能带多少学分,跟所选的专业也有关系。

  萱萱读的是文科专业,能带60个学分出国。国内两年过渡衔接,加上带过去的学分,很大程度缓解了她在加拿大的学习压力。后面两年,她有更充裕的时间走出去,体会和融入埃德蒙顿当地的文化。

  “在进入加拿大学习一年后,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商场首饰店Sales Consultant(销售顾问)的兼职,每周的时间会被分割成学习,生活,工作,锻炼我学会去把握三者之间的平衡。”

  如今再回顾在加拿大的本科学习经历,萱萱感慨道:“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学会了管理和规划自己的时间”。

  对于计划外的2+2,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境外学习时间是否可以达到中留服的认证标准。

  英联邦国家本科是三年制,等于说,学生在国内的两年,第一年是预科,第二年学习海外院校的大一课程,之后转学分,插班去国外大二,继续完成另外两年的本科学习。这么算下来,本科在外的时间符合教育部要求。

  如果是美国和加拿大,因为本科学制是四年,则需要特别注意,提前查询清楚。通常,只要是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的2+2项目,就是国家认证的合规项目,国家认证的合规项目,学历学位证书就可以得到中留服的认证。

  除了前文提及的几种,中外合办还有一个3+1/2模式。这种模式对接的院校QS排名比较靠后,基本500开外。

  计划内的3+1,可以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crs.jsj.edu.cn)查询到,招生形式与计划内4+0类似,但它是归属在“高等专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里。

  计划外的3+1,一种是在教育部有备案,教育部给予学校自主招生权限的;另一种,则是常见的SQA-HND,这种没有教育部备案,但是在中国留学网上有做推荐,被称为“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这个项目是偏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拿到的学位,等同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副学士学位”。

  整个学制是:前三年在国内修读国外大学的课程,第四年去国外完成剩余大学课程。不少人认为,这其实就类似“专升本”。如果是3+2,就是完成前4年之后,再申请1年制硕士,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小红书上看到过,有部分院校,会私下给学生注册前置学历,相当于第一学历就变成大专,很多时候学生还蒙在鼓里。如果选择这类项目,就要花更多精力去辨别优劣,仔细勘查。

  “在报考专业时,没有人能够作出完美的决定,因为每个选择自然存在其利弊。” 谈到网上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偏见,Yuri坦言道。

  Yuri自己,并不后悔两年前这个选择。“这个决定并非完美,但它让我能够在国内外的发展中都有所准备,为我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和视野。”

  在采访的过程,外滩君很好奇,已经走过一遭,顺利拿到学位的Leo和萱萱,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后来者。

  Leo在外读书这些年,见过身边不少“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例子。有原本学习基础很好的同学,出国后因为没有了父母的管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每天玩游戏看直播,最后被学校退学的;也有沾染了不良习惯,比如沉迷赌博、药物上瘾,然后编各种借口跟家里父母骗生活费的,甚至靠跟身边同学借钱度日的。

  “国外环境和制度不同,还是有很多不良诱惑。因为留学生的生活费,相对来说比较高,日常生活少吃几顿好的,就能省下不少钱。但是,怎么合理运用这些钱,是需要一定自制力的。”

  他也建议想走中外合办项目出国学习的同学,除了英语之外,其他科目尽量不要放下,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等。

  “到国外就算不学理科专业,国内打下的基础,将来选修几门入门级相关科目,都能大大减少学习压力,拉高每一年的GPA。不管将来是不是读研,都会有帮助。”

  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萱萱,还提到很关键的一点:要大胆去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多交不同国家的朋友,也可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好国外的学校资源。

  “以我自己举例,CRA(加拿大税务局)在我刚到加拿大学习半年的时候,来学校招聘志愿者负责报税。虽然当时的我英语不够流利,但依旧报名,参加了群面。

  我至今都记得,群面的时候,对比周围其他在加拿大生活了八年,甚至出生就在这里的同组面试者,我的回答有多糟糕,但我依旧还是被录取了。

  后来是我在正式工作的时候,才慢慢了解到:当公司去学校提供机会时,他们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个了解他们部门工作内容的机会,而并不是需要你多么优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学校里的每一个机会。”

  很多时候,以为是决定命运的一刻,只不过是个开始。或许,只有当我们竭力去触及到更多元的世界,不一样的未来才会在眼前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