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经济型酒店神话破灭 转型失利欲回A股捞金?

发布时间:2024-08-21 07:45:07    浏览: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记者 臧允浩)因不堪美股低估,中概股私有化后回归A股,已成为一条不错的门路。

  今年3月,成功拆除VIE结构的暴风科技回归A股,便演绎了一场30多个涨停的吸金神话。类似的造富神话已成为中概股回归的动力。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0家中概股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计划,总交易额达310亿美元,高于此前六年的总和。

  在中概股私有化的大潮中,如家也已不甘寂寞。从之前的消息不断到12月8日,首旅酒店的一纸公告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首旅酒店公告称,拟通过现金+发股购买资产的方式,直接及间接持有如家酒店集团100%股权。交易金额总计约149.26亿元。

  中概股的回归往往被笼罩在市值、股价被低估的“怨念”下,如家的回归也不例外。有观点称,如家私有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估值太低。而如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一家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家退市打算的主因也是困于美股市场估值不高。

  如家真的被低估了吗?如家的经营模式真的令美国股市看不懂吗?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从 2011 财年起,如家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2012 年第一季度,如家的运营总收入达到了 12.64 亿元,但整体亏损高达 1.03 亿元。在今年的前三季度中,如家的经营状况也难言乐观,营收、净利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下滑。而作为经济型酒店关键盈利能力指标的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了下降5.5%。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家的经济型酒店神话已经破灭,随着人力、租金成本的提高,加之大量对手同质化的竞争,其过去疯狂扩张的经济型酒店加盟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无法在美股大量融资。目前,转型中端酒店,寻找更多的盈利点已成为如家不得不迈出的一条出路,这也让如家面临更大的资金饥渴。背靠金主,回国融资无疑是如家这步棋的真正含义。

  经济型酒店神线月,如家正式成立。如家的定位很明晰,它直接借鉴了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熟模式,舍弃了星级酒店豪华设施、豪华大堂、餐饮服务等,仅保留住宿为核心的功能。而其价格也处在每晚200元的价格空档中。

  而在2015年,坏情况甚至有所过之而无不及。财报显示,如家一季度酒店入住率为79.3%,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0元,同比下降5.5%;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4.7亿元,同比下滑0.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76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7490万元,同比下降150%。

  经济型酒店神话的破灭并不单单发生在如家身上。7天、汉庭同如家也难逃此劫,几家经济型酒店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它们不得不依赖降低房价来争夺客源和市场份额。经济型酒店关键盈利能力指标RevPAR逐年下滑。有媒体指出,经济型酒店每天每间客房行业平均利润很多只能达到10元左右。而如家则因转型上的失利承受了更多的损失。

  和颐是如家在7年前推出的新型连锁酒店品牌。2008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高度同质化,如家想在装修和服务上力求个性化。和颐就是那时候如家定位中端酒店市场的品牌。而之后,作为竞争对手的华住在2012年推出了全季酒店,它照搬了和颐的价格,却通过简化装修材料和设施降低了造价,选用的洗漱用品、床品、地毯也更便宜。

  成本永远是加盟商最为在意的要素之一。而在选择加盟全季还是和颐上,加盟商会仔细地计算每一个酒店品牌的投资回报率。同样大小物业的租金和员工薪水的成本相差不大。成本差异最大的部分在于房间造价和销售价格。加盟和颐,加盟商要以每间房12万元的价格改造房间,整栋硬件改造价格约2400万元。加盟全季,则意味着加盟商只需花1800万元。投资全季显然更为划算。

  从规模来看,首旅集团是中国旅游企业集团中的巨无霸。其旗下业务几乎覆盖了一整条产业链,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从酒店、旅行社、汽车租赁到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如此庞大的摊子,让首旅与如家的合作充满想象空间。

  “从首旅集团自身的酒店资源来看,旗下高端酒店居多,中低端有空缺,收编如家后可以补充经济型酒店业务。引入如家看中其三方面:第一,经济型酒店在近年中崛起势头强,行业自身前景较好;第二,亚朵、隐居等经济型酒店在O2O体验售卖营销模式上已初尝甜头,但鉴于品牌规模较小,市场空间仍较大。借鉴其经验,首旅借助如家平台可以获得更大的发挥;第三,借助如家平台,首旅可以植入旗下品牌,实现更大收益及更快捷的进入平台。”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谢莺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首旅在中高端酒店上都有布局,收购如家也是看重其在低端、经济型酒店上的优势。如家一直在强调向中高端转型,那么在首旅收购如家后,如家如果向中高端发展,岂不是会和首旅形成同阶段的竞争?而且首旅的发展范围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周边,那么对如家这样的全国性的酒店到底能起到多大帮助仍需时间考验。

  在如家登陆纳斯达克的 9 年里,美国市场对如家的表现并不满意。尽管它的酒店数量已经从上市之初的 82 家膨胀至 2787 家,但停留在低价酒店市场的扩张没能拉高股价。

  值得注意的是,如家此次私有化一直被笼罩在如家股价、市值被低估的气氛中。有业内观点称,如如家的确在中国市场发展得不错,但是如家的酒店项目基本都在中国,其实海外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而且由于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有些模式和策略非常符合中国市场但是却并不能完全被海外投资者理解,这也就造成了如家在美股市场的股价和市值被低估了,既然被低估了,那还不如退市,这样对于如家而言是最有利的。

  有机构认为,中概股估值低,关键原因在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制度不同于A股,美股可以做空、退市,而且两个市场的投资思路差异巨大。从中概股和A股行业龙头市场表现比较看,两个市场龙头股市值差距很明显。今年4月,CDN/云计算领域的中概股蓝汛市值13亿元,A股的网宿科技市值244亿元,网宿科技是蓝汛的18.2倍;互联网领域的东方财富市值499亿元,是中概股金融界9亿元的82.6倍;户外传媒领域的粤传媒市值128亿元,是中概股航美传媒8亿元的22倍。截至昨天收盘,蓝汛市值12亿元,网宿科技市值443亿元;东方财富市值922亿元,金融界市值6亿多元;粤传媒市值165亿元,航美传媒市值21亿元。

  孙坚提到的“转型”无疑是此次私有化的一个关键点。此前,曾有观点认为,如家从美国退市原因之一是自身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如家的服务输出和品牌影响力在美国市场并不占优势,其在资本市场的吸金能力并不强,而中国股市目前的融资能力会强出很多,退市全力发力中国市场是必然,此外首旅集团拥有400多亿元的资产,显然对于如家转型能够起到巨大的资金支持。

  一位业内人士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私有化很可能只是如家计划中的一小步,下一步如家可能会登陆A股。“如家的经济型酒店神话已经破灭,在美股已失去大量融资的条件,压力空前。多元化的转型路无疑是条出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家的发展处处需要钱。背靠首旅金主,回国后谋划融资无疑是如家这步棋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