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02 17:02:03    浏览:

  2022年3月,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其中,“立足内需,畅通循环”被列为首要的工作原则,同时在“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目标中,“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被列为重要方面。在我国促进统一市场形成的改革实践中,流通体系建设是关键的领域和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应重视流通问题。

  流通和市场各自具有多层面的含义,考察流通体系时应采用“真正流通过程”这一层面的含义,重在商品价值实现及交换关系上,同时也包含物品使用价值的运送过程。统一市场语境下的“市场”,则在概念外延上更广。但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市场问题终归离不开商品流通,统一市场与流通体系各有侧重但联系紧密。

  流通的全局反映了市场总体状况。就“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这一角度而言,市场和流通联系密切,概念相通。统一市场反映一国市场在经济空间上的内在统一性,以商品流通在该市场上的顺畅性为基本前提。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区域交换日益频繁,商品流通不断扩大,地方市场逐渐融为互相依存的有机体。统一市场是市场经济愈益成熟的结果和标志,并与国内大循环的顺畅性密切相关。

  促进市场统一和优化流通体系密不可分。以流通领域的费用和劳动性质为依据,商品流通业应至少涵盖商品销售业和商贸物流业,以全面反映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的发生。由此,优化流通体系的关键体现在“批”“零”“物”三大子体系上,并囊括多元化流通主体和多样化渠道模式的统筹管理。流通体系的媒介性以专业化的商品购销活动为必要体现,“买全国、卖全国”的国内大流通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发达畅通的物流体系也很重要。物流运输通过紧密配合商流活动,为商品交换提供物质条件,支撑大流通和大市场。特别是随着地方市场的“行政壁垒”被打破,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国内市场统一性的提升,更加有赖于流通体系的效率。

  我国对统一市场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开始,伴随经济体制的转轨与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推进至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此同时,流通体系也实现了由“计划”到“市场”直至“现代”的演变。二者实践探索经历丰富,并在紧密联系中动态发展。

  从历史演进看,计划经济阶段,为配合当时的国家计划,以分配调拨为特征的流通体系是统一管理国内市场的重点体现。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统一市场体现于商品市场的内在统一性,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跨区域流通成为突破市场条块分割的重点。特别是流通体系加快市场化转型,以及政府加大对地区封锁的治理,有效推动了货畅其流。其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为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目标,很多重要工作都体现在流通体系推进市场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除了进一步治理市场封锁等流通领域弊端,搞活流通对统一市场建设的意义也更突出。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对市场统一性的维护深入推进至公平竞争层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制度基础持续完善,这一阶段的市场建设逐渐对流通体系的有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地方保护等障碍被进一步扫清。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从重要战略任务的新高度着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基础。

  在不同阶段,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重点是动态发展的。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从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着手,为其提供有效助力。

  以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考虑两者高度互联的关系,促进彼此良性互动。

  首先,着力抓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批发、零售和物流三大核心内容。这三大核心内容在微观上即流通主体的采购、销售、调配、存储四大功能,对提升流通效率发挥最基本的作用。要继续促进大型数字化流通企业良性发展,提高流通企业采购、销售能力,增强自主经营能力,提高商品质量管控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保障。

  其次,加快流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统一大市场持续提供基础性物质条件。特别是在现代流通体系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探索中,要求加大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及偏远山区的覆盖力度,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要在流通领域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和大型流通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再次,加强流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建设,完善相应制度体系。建立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加强地区间系统的统一、有序和相互配合,并完善税务稽查、数据统计等规范制度,以更好满足流通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引导相关数字平台参照全国性标准改善彼此间的数据对接方式,减少企业跨平台经营的非必要成本。同时,可以探索在流通领域率先建立全国统一的防控协调机制及具体实现方式。

  最后,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功能作用,推动流通资本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运转。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基础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重在守护和壮大实体经济。要发挥大型数字平台依托数据资产赋能中小流通企业的作用,建立针对不公平竞争的政府监管治理体系,维护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统一规则。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在新发展格局中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的理论与经验研究”(22XNL013)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jinnian金年会官网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