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0 16:40:16 浏览:
在阿杜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正在进行头脑风暴。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已经孵化了超过200个项目,累计创造效益2850多万元。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赵书良认为,创新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找到新的发展之路。据介绍,东风日产已经将“鼓励创新”写入企业规章制度。
阿杜创新工作室内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无论是走出过去的舒适区,还是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青年创客都需要完成从无到有的探索。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这一代中国产业工人,“创新”一定是概率最大的选项之一。
对于这一代青年人来说,他们不像父辈那样可以在一片空白的处女地尽情拓荒,反而迎头赶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走出过去的舒适区,还是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无不是从无到有的冒险。
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当然,一切创新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讨或思想认识层面上,而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面对挑战,有的人玩世不恭地玩起“打工人”的梗,在自我解嘲中进行集体情绪宣泄;有的则拿出接受变革的勇气,成为创新型国家“大链条”中时刻自我激励的一环。
而对于地处“改革开放窗口”——广东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来说,创新既是带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又是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然选择。
对于所有人来说,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韦周明也不例外。
当东风日产摁下重启键时,1.8万多名员工复工复产后每天必备的口罩,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安全复工复产的重要保障。在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央企劳动模范”金益的带领下,韦周明和十几位同事用21天研制出口罩机,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口罩。
“作为修设备的人,这种时候就是要顶得上、干得好。”作为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这位33岁的年轻工程师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在他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就能熟能生巧,并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任何企业都必须通过创新找到新的发展之路。因此,东风日产将‘鼓励创新’写入了规章制度。”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赵书良看来,一旦固步自封,没有技术创新,就只能坐以待毙。
在韦周明工作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设备保全科,不到300人的团队要负责保养车间内的上千台设备。它们中既有设备体积近1000立方米的压铸机,也有加工精度为微米级的精密仪器。
“汽车发动机的加工往往是微米级,直径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因此,这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极高。”韦周明介绍说,汽车发动机生产设备大多来自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由于加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特别是部分核心技术存在较高壁垒,以前只能由外国工程师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一台机器坏了,工厂无法生产。厂长请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工程师在机器上画了一个圈,告诉厂长问题就出在这里。厂长安排人修理后,机器果然恢复了正常。作为报酬,厂长给了工程师1万美元,对此有人不服气。工程师则冷冷地说:“画一个圈只需要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这个圈,就值9999美元。”
“如果处处都被关键技术难住了,那就只能任人定价。”韦周明感慨说,以前,发动机生产设备的核心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只能请外国厂商派人来处理,甚至送到国外去维修,这样不仅成本巨大,还会耽误好几个月的生产时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外工程师来中国不太方便。”
为了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这些青年工程师、技能员从生产线上最常见的刀具检测做起,一个个地攻克“技术关卡”。用韦周明的话形容就是,“生产线开动时,我们要盯紧每一个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别人休假了,我们则要开始检修设备,防患于未然。”
好在功不唐捐。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越来越多设备的疑难杂症可以在厂内被他们自行解决。仅这一改变就能让公司每年节约几百万元的经费。
据了解,在韦周明等党员的带领下,东风日产发动机设备保全科内掀起了立功竞赛。他说:“我们科里50多个党员,每个人都至少承担了一个创新课题。从降低设备故障,到促进工艺改善,每一个生产细节都有创新点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2018年,经过公司内部选拔、中质协筛选、材料反复修改和无数次全英文发表演练和模拟答辩后,韦周明所率领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超越”QC小组站上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的舞台。他们与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多个小组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在这个被誉为“质量奥林匹克”的大赛中摘得金奖。
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韦周明感慨说,在生产线上,“用课题培养人才,用人才解决课题”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只要肯用心,行行出状元。”据他介绍,目前各类技能比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大家争当“技术擂主”,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中,一股创新的新风潮已经蔓延开来。
事实上,作为一家年产销量超过100万辆的大型车企,东风日产要鼓励员工从原本的“改善文化”过渡、升级为“创新文化”,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功夫,搭建更为完善的体系。
“其实,现在的90后、95后年轻人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年轻人的创新‘减压’。”韦周明介绍说,作为设备保全部门的一员,“问题止于我”的兜底意识已经成为大家思维模式的一部分。而为了鼓励创新,所有人面对新问题时都有至少3次试错的机会,随后还有“老鸟”组成的专家团队兜底。
“创新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型,既不能搞KPI搞摊派,也不能只靠奖励‘诱惑’大家。”阿杜创新工作室运营团队的李开元回忆说,创新工作室刚成立时还有些担心,“大家平时的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还有精力参与创新尝试么?”
在“一切为创新开绿灯”的发展思路下,阿杜创新工作室摸索出了一套以征集金点子为起点、以敏捷开发和容错兜底为关键点的高效创新体系。
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以来,阿杜创新工作室已经孵化了超过200个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285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工作室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已成长为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并在公司内带起一股创新的新风潮。
“我们收到的创新点子基本保持每年50%的增长率,绝大部分都是90后年轻同事提交的。其实,如何呵护和培养大家的创新热情,怎样支持大家攻克创新路上的重重困难,始终是我们运营团队最看重的。”如今,曾经的担心已经烟消云散,他们面临着“幸福的烦恼”:大家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经费开始有些捉襟见肘。
赵书良总结说,创新既需要实力,需要用真实案例打动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也需要青年人特有的勇气,以及为他们兜底的体系。
按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关于比较优势的阐述,每个公司和个人一样,总有自己更擅长、效率更高的“特长”,公司专注这种生产项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社会的财富就能增加。
“眼下,汽车的集成化程度、复杂性越来越高,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既要当嗅觉灵敏的‘侦察兵’,及时了解新政策、新趋势,又要当好‘安全守门员’,保证公司的创新战略安全地落到新车的每个角落。”在东风日产技术中心负责自动驾驶测试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占子奇发现,“开放”与“创新”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必须实现两条腿走路。
这位90后主管认为,自动驾驶及车身域电子产品测试既复杂,又多变,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这也要求我们把自己当作新技术、新方法的急行军,不仅要把战略分解落到工作实处,更要建设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梯队。”
据介绍,为了实现“开放创新”,跨组织、跨团队的技术分享会基本每周就举行一次。占子奇坦言,对个人来说,这种开放学习、“开门造车”的氛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们团队中的很多年轻人都有很强的自我驱动能力,甚至自带一部分技能。一方面老员工要教会新员工工作方法、开发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学习新思维。”占子奇兴奋地说,随着交流愈发频繁,一些原来的“无形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现在,我们1名工程师至少能掌握6款测试软件和3门编程语言。”
而对于从事研发采购的郑皓天来说,“开门造车”的对象甚至更多,也让自己有了更多获得感和责任感。
“采购不是简单的买东西,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中有很多新兴的领域是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因此一定要抱有‘空杯心态’。”作为回国发展的“海归”,郑皓天对近年来中国科技研发实力崛起的感触似乎更加明显。
“如今,国内涌现了很多科技公司,我们从不把他们简单地视为供应商,而是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他拿车联网采购举例说,许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思维、管理逻辑与传统供应商不同,车企也不能墨守成规。“这些既是新事物,也是硬茬子,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加以解答。”
“要想鼓励大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就需要让组织更灵活、更开放。”对此,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工会主席郑乐华总结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方法,而人才是第一资源。”
据介绍,在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中,“开放创新”被放在第二位,仅次于“拥抱客户”。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既回应了员工关于“打破部门壁垒、精简优化流程、提升创新意识”的诉求,又以时代、行业和市场迎来剧变为前提,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这个抓手,带动公司党工团各级组织,真正把创新的文化理念落地,把各种课题落地。”赵书良表示,在汽车企业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用好企业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形成一个声音、一种力量”。
从决定国家未来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到每家公司“危中寻机”的转型计划,“创新”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事实上,无论90后还是00后,无论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还是阿杜创新工作室中鱼贯而出的青年创客,大家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军的一分子。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这一代中国产业工人,“创新”一定是概率最大的选项之一。
对于这一代青年人来说,他们不像父辈那样可以在一片空白的处女地尽情拓荒,反而迎头赶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走出过去的舒适区,还是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无不是从无到有的冒险。
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当然,一切创新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讨或思想认识层面上,而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面对挑战,有的人玩世不恭地玩起“打工人”的梗,在自我解嘲中进行集体情绪宣泄;有的则拿出接受变革的勇气,成为创新型国家“大链条”中时刻自我激励的一环。
而对于地处“改革开放窗口”——广东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来说,创新既是带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又是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然选择。
对于所有人来说,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韦周明也不例外。
当东风日产摁下重启键时,1.8万多名员工复工复产后每天必备的口罩,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安全复工复产的重要保障。在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央企劳动模范”金益的带领下,韦周明和十几位同事用21天研制出口罩机,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口罩。
“作为修设备的人,这种时候就是要顶得上、干得好。”作为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这位33岁的年轻工程师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在他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就能熟能生巧,并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任何企业都必须通过创新找到新的发展之路。因此,东风日产将‘鼓励创新’写入了规章制度。”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赵书良看来,一旦固步自封,没有技术创新,就只能坐以待毙。
在韦周明工作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设备保全科,不到300人的团队要负责保养车间内的上千台设备。它们中既有设备体积近1000立方米的压铸机,也有加工精度为微米级的精密仪器。
“汽车发动机的加工往往是微米级,直径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因此,这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极高。”韦周明介绍说,汽车发动机生产设备大多来自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由于加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特别是部分核心技术存在较高壁垒,以前只能由外国工程师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一台机器坏了,工厂无法生产。厂长请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工程师在机器上画了一个圈,告诉厂长问题就出在这里。厂长安排人修理后,机器果然恢复了正常。作为报酬,厂长给了工程师1万美元,对此有人不服气。工程师则冷冷地说:“画一个圈只需要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这个圈,就值9999美元。”
“如果处处都被关键技术难住了,那就只能任人定价。”韦周明感慨说,以前,发动机生产设备的核心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只能请外国厂商派人来处理,甚至送到国外去维修,这样不仅成本巨大,还会耽误好几个月的生产时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外工程师来中国不太方便。”
为了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这些青年工程师、技能员从生产线上最常见的刀具检测做起,一个个地攻克“技术关卡”。用韦周明的话形容就是,“生产线开动时,我们要盯紧每一个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别人休假了,我们则要开始检修设备,防患于未然。”
好在功不唐捐。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越来越多设备的疑难杂症可以在厂内被他们自行解决。仅这一改变就能让公司每年节约几百万元的经费。
据了解,在韦周明等党员的带领下,东风日产发动机设备保全科内掀起了立功竞赛。他说:“我们科里50多个党员,每个人都至少承担了一个创新课题。从降低设备故障,到促进工艺改善,每一个生产细节都有创新点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2018年,经过公司内部选拔、中质协筛选、材料反复修改和无数次全英文发表演练和模拟答辩后,韦周明所率领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超越”QC小组站上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的舞台。他们与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多个小组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在这个被誉为“质量奥林匹克”的大赛中摘得金奖。
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韦周明感慨说,在生产线上,“用课题培养人才,用人才解决课题”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只要肯用心,行行出状元。”据他介绍,目前各类技能比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大家争当“技术擂主”,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中,一股创新的新风潮已经蔓延开来。
事实上,作为一家年产销量超过100万辆的大型车企,东风日产要鼓励员工从原本的“改善文化”过渡、升级为“创新文化”,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功夫,搭建更为完善的体系。
“其实,现在的90后、95后年轻人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年轻人的创新‘减压’。”韦周明介绍说,作为设备保全部门的一员,“问题止于我”的兜底意识已经成为大家思维模式的一部分。而为了鼓励创新,所有人面对新问题时都有至少3次试错的机会,随后还有“老鸟”组成的专家团队兜底。
“创新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型,既不能搞KPI搞摊派,也不能只靠奖励‘诱惑’大家。”阿杜创新工作室运营团队的李开元回忆说,创新工作室刚成立时还有些担心,“大家平时的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还有精力参与创新尝试么?”
在“一切为创新开绿灯”的发展思路下,阿杜创新工作室摸索出了一套以征集金点子为起点、以敏捷开发和容错兜底为关键点的高效创新体系。
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以来,阿杜创新工作室已经孵化了超过200个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285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工作室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已成长为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并在公司内带起一股创新的新风潮。
“我们收到的创新点子基本保持每年50%的增长率,绝大部分都是90后年轻同事提交的。其实,如何呵护和培养大家的创新热情,怎样支持大家攻克创新路上的重重困难,始终是我们运营团队最看重的。”如今,曾经的担心已经烟消云散,他们面临着“幸福的烦恼”:大家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经费开始有些捉襟见肘。
赵书良总结说,创新既需要实力,需要用真实案例打动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也需要青年人特有的勇气,以及为他们兜底的体系。
按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关于比较优势的阐述,每个公司和个人一样,总有自己更擅长、效率更高的“特长”,公司专注这种生产项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社会的财富就能增加。
“眼下,汽车的集成化程度、复杂性越来越高,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既要当嗅觉灵敏的‘侦察兵’,及时了解新政策、新趋势,又要当好‘安全守门员’,保证公司的创新战略安全地落到新车的每个角落。”在东风日产技术中心负责自动驾驶测试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占子奇发现,“开放”与“创新”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必须实现两条腿走路。
这位90后主管认为,自动驾驶及车身域电子产品测试既复杂,又多变,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这也要求我们把自己当作新技术、新方法的急行军,不仅要把战略分解落到工作实处,更要建设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梯队。”
据介绍,为了实现“开放创新”,跨组织、跨团队的技术分享会基本每周就举行一次。占子奇坦言,对个人来说,这种开放学习、“开门造车”的氛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们团队中的很多年轻人都有很强的自我驱动能力,甚至自带一部分技能。一方面老员工要教会新员工工作方法、开发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学习新思维。”占子奇兴奋地说,随着交流愈发频繁,一些原来的“无形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现在,我们1名工程师至少能掌握6款测试软件和3门编程语言。”
而对于从事研发采购的郑皓天来说,“开门造车”的对象甚至更多,也让自己有了更多获得感和责任感。
“采购不是简单的买东西,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中有很多新兴的领域是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因此一定要抱有‘空杯心态’。”作为回国发展的“海归”,郑皓天对近年来中国科技研发实力崛起的感触似乎更加明显。
“如今,国内涌现了很多科技公司,我们从不把他们简单地视为供应商,而是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他拿车联网采购举例说,许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思维、管理逻辑与传统供应商不同,车企也不能墨守成规。“这些既是新事物,也是硬茬子,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加以解答。”
“要想鼓励大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就需要让组织更灵活、更开放。”对此,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工会主席郑乐华总结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方法,而人才是第一资源。”
据介绍,在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中,“开放创新”被放在第二位,仅次于“拥抱客户”。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既回应了员工关于“打破部门壁垒、精简优化流程、提升创新意识”的诉求,又以时代、行业和市场迎来剧变为前提,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东风日产企业文化2.0这个抓手,带动公司党工团各级组织,真正把创新的文化理念落地,把各种课题落地。”赵书良表示,在汽车企业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用好企业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形成一个声音、一种力量”。
从决定国家未来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到每家公司“危中寻机”的转型计划,“创新”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事实上,无论90后还是00后,无论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还是阿杜创新工作室中鱼贯而出的青年创客,大家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军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