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星级评定标准是时候改改了

发布时间:2024-10-24 19:23:59    浏览:

  去年9月4日,“蓝莓评测”发布一篇题为《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的报告迅速刷爆朋友圈。

  文章直指北京多家五星酒店未在住客退房后,对床品等做到彻底清洁,还附上力证,结果热度不过3分钟,剧情还出现翻转,不了了之。

  无独有偶,今年“花总”再次曝光多家五星级酒店存在卫生问题,引发网络热议。

  可涉事酒店仅一家“道歉”,其余矢口否认,余声中除了“花总”安全遭到恐吓,甚至没有更多消息。

  除了要求有1-4星的设施和服务外,还要求: 70%客房面积(不含卫生间和走廊)不小于20平方米;至少有4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室内满铺高级地毯,或用优质木地板或其他高档材料装饰;每个客房配备微型保险柜;有紧急救助室等等。

  而星级评定工作,则是由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统筹负责,是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评级和复核(保持五星评级)是酒店自愿申报的。

  所以该流程,直接可以回答一个大众好奇的问题“出问题的酒店,会不会被取缔五星?”

  因为五星酒店评级是建成后直接申报的,那时候肯定非常干净;复核时也是酒店“准备好”之后申报的,依然是非常干净。

  尽管五星评级缺陷显而易见,但酒店本质属于服务型行业,对曝光等不可能视而不见。

  尤其像涉事的“北京W、北京三里屯洲际、北京希尔顿”等酒店,还属于竞争对手,为什么不争相自清,而“胆敢”一齐沉默?

  先说行业的潜规则,虽然平时他们是竞争关系,可一旦有外来者进入圈子并试图揭开窗户纸,他们就开始抱团。

  从“花总曝光”事件,可以预见卫生问题是整个行业的公开秘密,一边叫嚣着“顾客至上”,一边又只顾效益不顾道德。

  只有扰局者,酒店方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先想到解决“曝光者”。面对弱势的消费者,沉默就是一种武器。

  而作为行业监管方,本应是消费者的守护者,但近些年的监督几乎就是“缺位”。只有等到有人曝光,才去执法取证,简直是本末倒置。

  此次曝光,迫于舆论压力监管部门作出“罚款2000元”处罚,这是怎样一种刺眼的力度?监管部门的“不吭声”其实就是一种纵容,可想而知,卫生问题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于消费者,大家嘲讽的不过是酒店知错不改的态度,甚至语出“活该,谁让你有钱去住”的病态心理。

  习惯于投诉酒店不可能有回复的状态,大多选择沉默,但无疑又助长了酒店的不正之风。

  今年,上海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包括上海科雅国际大酒店在内的11家五星酒店被正式取消星级资格。

  令人回味的是,这11家均为主动申请取消星级,甚至全国范围内涌现出多家酒店放弃申报星级。

  对于酒店,根源是经营压力,过程冗长、硬件要求过高的评级使一些从业者直接放弃,倾向于定位更为清晰的精品设计酒店,或文化主题酒店。

  对于消费者,在历经了无数轮消费升级后,“档次感”早已不是入住的主要选择动力,比起星级,更多人会选择体验感更好、文化气息更浓、性价比更高的酒店。

  所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否挂五星级都不是那么重要,针对性的指出五星酒店的卫生困扰,更不会激起太多的波澜。

  消费者真正的在意的,其实是所有“中、低、高”端酒店的卫生,到底谁会真正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